从燕莎友谊商场、赛特购物中心传来的消息表明,超市中出售的奶粉凡产地标明欧盟四国的已全部下架,“大的商场一般反映比较厉害,有关行动也快;小点儿的商场还在卖,但没人敢买。”超市负责人介绍:“产自美国、澳大利亚的进口奶粉依然在出售,只是受欧盟四国‘问题奶粉’的影响,现在凡进口奶粉的销量明显不如从前。”
坐落于马甸桥的物美商城工作人员介绍,商城内的“问题奶粉”已全部下架。现在主要看产地,其次看生产日期。只要是1999年1月15日以后生产的奶粉,消费者拿着小票即可办理退货。针对此类问题环球市场信息导报进行了报道。
想到前几年三元牌袋奶供不应求曾导致市场上劲刮“抢购三元”风,家住东大桥的李素芬女士记忆犹新:“当时一次得买4袋鲜奶,虽说我们两口一天只吃两袋奶,但得给第二天喝的提前预备出来,只不定什么时候就买不着了。天热了怕变质,就放在冷冻室里冻成冰砣子,吃时再拿出来解冻——”
这一幕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一次如同几年前的翻版:欧盟四国奶粉从各大超市下架后,记者在住家附近几个袋奶供应常摊处,鲜见三元牌鲜奶,就连平时一向少有人问津的纯洁、金牛等品牌鲜奶也成了抢手货,早早就在摊上告罄。朝阳区红樱花市场门口卖袋奶的摊主抿着嘴儿乐:“现在鲜奶卖得不错,什么牌子的鲜奶都好卖,头两点准卖完。”要知道,平时每天怎么也得卖到六七点钟,有时候还难免有卖不完的剩奶!
记者注意到原来买鲜奶前还盯着口袋上生产日期仔细查找的消费者,已杜绝了这个多年养成的习惯动作:“当天的鲜奶都不够卖的,哪儿还能有隔夜奶!”拿起几袋鲜奶就往车筐里搁的刘先生抱怨道:“为这几袋奶,我都跑了好几个摊了”。原来总怕麻烦,又嫌鲜奶夏天不易保存的消费者,在“问题奶粉”前碰了壁,又转了个圈,回来购买鲜奶,这也从客观上造成鲜奶近来的脱销。
近日,几大品牌的洋奶粉纷纷在媒体的显要位置登出郑重声明:声称与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欧盟四国喂鸡、喂猪饲料被污染,导致乳制品中含有致癌物二恶英一事毫无干系。一家远在新西兰的奶粉厂家特刊登了一份世界地图,传递出的信息分明要告诉人们“我们远在南半球,北半球发生的事与我们无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洋奶粉争相为自己披上“国货”的外衣:“×××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年,早已本土化了”成为众口一词,相对于洋奶粉原来给消费者上的一课:“洋奶粉最接近母乳,原料从××进口,配方成份优于国产奶粉”的说法真可谓大相径庭!各品牌喂养热线更是炙手可热!
“这几天热线不断,好多家长打来电话咨询。有的家长甚至愁得都睡不好觉,担心‘问题奶粉’中含有的致癌物潜伏在自己宝宝的体内……”雀巢公司市场部的小姐如是说。
的确,记者于6月13日上午10:00—11:45分尝试拨通其热线,在近两个钟头内听到的都是占线的忙音,直到下午才打进了这个快被拨炸的热线。
这位小姐希望通过本刊转告消费者:雀巢奶粉主要原料取自中国内地境内,这点与香港市场上销售的奶粉有本质的区别。香港由于原料的匮乏,完全依赖纯进口奶粉。因而这次“问题奶粉”与雀巢无关,请消费者尽可以放心食用。
饮用“洋奶粉”上瘾的孩子能否再一次度过“断乳”的折磨、能否弃“洋奶粉”而改投“国产奶粉”之明?
一直吃着“完达山”、“三鹿”、“红星”等国产奶粉长大的孩子,在抚育下一代时,突然改用了“爱儿乐”等,是家长“崇洋媚外”?还是孩子对进口奶粉没来由地“上瘾”让家长无从选择?归根到底责任在国产奶粉厂家: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这奶粉怎么用这么热的水还出疙瘩呀?”不用问,这说的准是“国产奶粉”,相对于“洋奶粉”即使用冷水冲泡也能保证不结疙瘩的优点来说,“国产奶粉”一冲泡就爱出疙瘩的顽疾久久都未能根治。而这恰恰是消费者饮用奶粉时最直观的感觉。来自中国技术监督局对奶粉市场的调查表明,“洋奶粉”与“国产奶粉”无论是在营养成份、净含量,还是细菌含量都相差无几,两者的差距主要是在口感和溶解度上,而这正是消费者最关心也最在意的。“国产奶粉”为什么不能做得再好点儿呢?
雀巢公司市场部的一位小姐的解释可能更确切一些:“国产奶粉”质量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好了,略有不足之处就是厂家还无法保证每一批出厂奶粉的质量是稳定且是最佳状态。同一品牌奶粉不能保证其品质的始终如一,也将影响着消费者对其正确的认识。看来,要想占住有限的市场份额,国产奶粉还得加把劲儿!
针对众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我的宝宝不吃其它‘奶粉’,怎么办?”记者特请教了育儿专家。
其一:饥饿法。狠着点儿心,让孩子光喝水,只要饿宝宝一顿,立竿见影。
其二:混合法。将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混合在一起,并逐渐加大国产奶粉的比例。
其三:添加法。常说进口奶粉的味儿更易被宝宝接受,试着在奶粉中添加高乐高、可可粉等味道比较浓郁的调味品,必能将小家伙儿弄晕了,糊里糊涂地一饮而尽。
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